圆桌观察员/顾善闻
【资料图】
不必讳言,外贸,就是苏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强劲有力的进出口贸易,一直是苏州这座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引以为傲的所在。
不过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全球贸易开始遭遇逆风。直至今天,景气指数依然回升乏力。苏州经济正直面严峻的外部挑战,不可等闲视之。
那么外贸承压的苏州,在时不我待间该选择怎样的破壁之道呢?第56期苏州圆桌思享汇联合市政府研究室“企情直通车”平台,诚邀苏州知名外贸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就如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企业活力、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以及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并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各抒己见、献言献策,可谓干货满满。
“打铁还需自身硬”
苏州进出口总额接近全国7%,占全省约一半。这一突出分量,得益于苏州庞大而健全的产业链孕育并壮大了一大批实力雄厚、韧劲十足的优质外贸企业。它们的勤勤恳恳和敢打敢拼,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数十年中,于默默无闻间为苏州制造塑造了令人艳羡且坚不可摧的世界版图。
而作为一家在光纤光网、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领先全球的创新型企业,见证并参与这片来之不易的版图塑造的亨通光电,显然是最有发言权的苏州外贸实体之一。
“早在2012年,我们就在巴西建立了首座海外产业基地。目前在全球五大洲、9个国家,建立了12座产业基地,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亨通始终本着‘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方针迈向世界各地、深耕全球市场。”
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产业集团副总裁王春焱指出,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革命的持续推进,全球对光纤光网、物联网和新能源新材料的需求呈激增之势。亨通的海外市场也得以飞速扩张。
王春焱坚信,强大的硬实力和前瞻性布局,是企业战胜外部挑战的关键。
面对始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全球贸易收缩,王春焱表示,企业必须从四个方面做强做大,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健全产业链——亨通在海外的12座产业基地,9座主营光通讯,3座主营电力。在印度、印尼、南非、埃及和巴西等国家,亨通尽心尽力地在这两大核心领域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
增强供应链——直面供应链重塑的现实。亨通依托海外的产业基地和分布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服务中心,不断增强和完善全球供应链体系。
强化价值链——亨通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全球研发、制造、运维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核心的解决方案以最便捷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连通情谊链——国际化的企业最终要本地化,为所在地创造真正价值。亨通特别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以贯之地为当地社区注入绿色环保理念。
自主创新+全球布局,亨通模式的主动性和适应力,正成为越来越多矢志“破壁”的苏州外贸企业的标杆。
产业“重塑”需警惕
苏州工业总产值已高达创纪录的4.36万亿元。广阔的全球市场,一直都是支撑和消化苏州巨大工业产能的中流砥柱。然而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在发达国家货币紧缩政策和俄乌冲突所引发的能源价格高企的交替作用下,日益蹿升的通货膨胀和摇摇欲坠的劳动参与率,就开始不断吞噬着西方消费者一度强大的购买力。
今年4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展望》指出,受第四季度贸易增幅大幅下滑拖累,整个2022年的全球商品贸易量仅增长了2.7%,远低于此前预测的3.5%。这样的贸易收缩趋势,一直延续到了2023年。除了中国和我们苏州,几乎所有的亚洲出口型经济体都成为了受害者。
单单论出口。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同比下滑8.9%,韩国下滑12.6%,新加坡下滑16.2%,中国香港下滑17.7%,中国台湾下滑19.2%。相比上述这些大幅下滑的传统出口玩家,尤为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接受了不少中国转移产能的印度和越南,其一季度出口也分别呈现出7.6%与11.9%的显著下降。
尽管遭遇逆风,但一季度中国外贸依然维持着稳健的增长势头。
尽管如今的外贸形势可以用“波诡云谲”四个字来形容,但圆桌观察员注意到,参加本次苏州圆桌思享汇的魏国和,他的脸上依然写满了淡定与稳健。那么,是什么赋予了这位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中国区行政资源管理本部资深处长“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乐观精神呢?
一是实力,二是阅历。
作为世界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厂,仁宝已跻身世界500强。这家来自中国台湾的上市公司,早在1996年就入驻昆山。在苏州扎根经营快30年的仁宝,完整经历过包括“911”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内的一系列外需收缩考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应对经验。
魏国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而国际贸易在跌宕起伏中穿越一次次荣枯周期然后继续迈向高点,同样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因此,不必过于担忧。
乐观,不等于盲目自信。令魏国和感到警惕的是,现在个别国家借助关税和非法制裁等手段人为重塑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蓄意推动不得人心的“脱钩断链”甚至明摆着要国际贸易“去中国化”。而且,这一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至今都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
魏国和对人为重塑全球供应链的趋势感到担忧。
“为了抓住来之不易的大客户,我们不少企业只能心有不甘地把一部分产能转移到海外。因为客户也不得不屈从于所在国所谓的‘政治正确’,违心地要求我们提供的产品中,要有一定比例的非中国制造。苏州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供应链,谁愿意无缘无故地把产能转移到那些实际成本更高的地方去呢?老实说,被动出海到陌生的地方,其实很多企业也是两眼一抹黑。”
在苏州圆桌思享汇的现场,魏国和直率地吐露了贸易争端爆发以来很多苏州企业的心声。企业家们对这种非利益驱动型的产能转移既有些无奈,也深感不满。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旨在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风险担保。简单说就是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海外客户破产、拖欠或拒收从而导致中国企业收不回货款,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得出面担保。2022年,这家公司的苏州团队服务支持苏州全口径贸易296亿美元,覆盖5258家企业。苏州平均每5家出口企业,就有一家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客户。
所以对于苏州进出口的宏观轮廓和微观细节,这家公司可谓如数家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苏州营业部业务二科科长戴锋认为,除了发达市场经济衰退和人为重塑国际供应链外,目前苏州外贸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价值回归”,应理性看待。
戴锋建议苏州企业以平常心看待对外贸易中的“价值回归”。
“从海关部门的数据看,2020年前,苏州进出口贸易额基本维持在3300亿~3400亿美元之间。疫情开始后国外供应链和产业链受损,由于我国防控得当,海外很多订单都转移到国内,苏州也因此受益。这直接把3300亿~3400亿美元的外贸基本盘推高到了过去三年的3900亿美元上下。”戴锋说。
不过戴锋通过分析和调研也敏锐地注意到,随着国外的放开和国内优化疫情管控,国际交流的管道完全恢复后,不少订单又重新回流到了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一些的东南亚国家。
“另一方面我们很多企业都出海抢单,这时海外客户便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所以他们下单会更犹豫。即便最终下单了,付款条件也变得更苛刻。”戴锋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苏州企业要以平常心看待类似的“价值回归”。
因势利导“苏州+”
面对经济衰退、订单外流和越筑越高的贸易壁垒所累积的外需挑战,光怨天尤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也不是苏州人愈挫愈勇的行事风格。只有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化被动为主动,苏州外贸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参加本期苏州圆桌思享汇所有嘉宾的一致观点。
今年一季度的中国外贸,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新三样”的强势崛起——电动汽车、锂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这三大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出口增长66.9%,增速远高于平均值。而今年1~4月,苏州的光伏电池、智能手机、电梯、光学仪器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量,也同比分别增长62.1%、77.1%、32.8%和32.2%。可见在创新浓度极高的一些制造业领域,苏州的竞争优势其实是在不断扩大的。
邓源主张企业以全球战略赢得制胜先机。
在本期苏州圆桌思享汇邀请的嘉宾中,就有一位来自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行业——绿控传动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邓源。
绿控传动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企业具备变速器、电机等关键部件完全自主的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覆盖了纯电动、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三种技术路线。绿控传动的品质已在国内超过300个城市的10万多辆新能源汽车上得到了验证。
“首先,要把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升到战略高度;其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一支包含研发、营销、服务在内的高水平国际团队;再次,全力以赴适应海外客户对产品的差异化需求,不断迭代、不断优化;最后,拓展海外朋友圈,深度融入当地文化。”邓源自豪地表示,绿控传动的产品已行销海外14个国家和地区。
张人元惊叹于中国海外供应链崛起的速度之快。
圆桌观察员注意到,在海外需求下降和地缘政治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像亨通光电、绿控传动等家底厚实的创新型企业,正将苏州无与伦比的制造业实力与新兴的数字技术结合,在建设最具韧劲的苏州“世界母工厂”的同时,主动、低调而高效地把人才、技术、生产、服务和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各地、尤其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超级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广袤市场,因势利导地打造出“苏州+”,从而以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主动重塑高质量发展时代苏州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模式。
生产工厂、国内贸易商、海外经销商、海外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构成了传统的外贸交易链条。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颠覆了“外贸五环”。近年,来自苏州的大健云仓打造出了行业领先的大件商品B2B(企业间)跨境交易平台,成功实现了传统家居外贸工厂向跨境电商的转型。在无数次商业实践中,大健云仓市场与公共关系部总监张人元,深深感受到了崛起中的中国海外供应链是如何的高效和稳定。
“的确,在我们平台上有不少订单是下给其他国家供应商的。但即便是在异国他乡,这些供应商中很多也都是华人的企业,都属于我们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张人元对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新业态充满自信。
崔林认为优秀的人才团队是企业外贸“破壁”的核心力量。
追觅科技,是一家有极客基因的创新科技公司,也是全球技术领先的智能家电制造商。这家企业在高速马达、多锥旋风分离以及流体力学等方面拥有一系列业内领先的发明专利和关键技术。今年4月,追觅科技以130亿人民币的企业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作为一家技术主导型企业,有70%的追觅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和很多企业相反,因为手握无可替代的核心技术,追觅让过去的三年成为了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黄金三年”。特别是旗下的自主品牌,业务实现了20倍的超高增长。
“要想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有核心竞争力和最具品牌价值的产品,必须尊重人才并加大研发投入。我们和世界顶级院校合作,面向全球招聘优秀人才。我们希望苏州能够对追觅在全球范围内引进的尖端人才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因为我们相信能够最终解除外贸瓶颈的,恰恰就是人才。”追觅科技国际区人力资源总监崔林说。
“真金白银”不含糊
圆桌观察员认为,如今的苏州外贸,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外贸大格局的一个缩影——舍得在研发上投入、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且善于在全球谋篇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出口强劲,增长率往往能达到两位数甚至成倍翻;但也有不少正在转型中的传统产业,在这波全球贸易变局中遭受到了显而易见的冲击,比如纺织服装、小家电等行业。外需疲软加剧了去库存压力,企业赖以生存的现金流甚至时断时续。汇率的频繁波动,更使相关企业头痛不已。
“中小企业应该逐渐学会用开放的政策工具去规避汇率风险。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希望政府部门和金融系统抽出更多时间对它们进行专项辅导。”东吴智库研究员、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张斌建议。
参会企业的嘉宾,都对苏州不断升级的营商环境和苏州政府部门“双面绣”般的细致赞不绝口。同时,他们也主张在瞬息万变的外贸新时代,能够继续给予苏州企业以更迅捷、更精准和更全面的政策扶持。
张斌鼓励中小外贸企业学会利用规避汇率风险的政策工具。
“5月9日,《苏州市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发布。在帮助苏州企业稳定单拓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深化贸易创新和打造高效坚韧产业链方面,苏州再次拿出了‘真金白银’。”戴锋说。
在新形势下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是苏州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和打造“人到苏州必有为”工作品牌的题中之义。未来3~5年,是苏州外贸的关键转型期。但改变,必须立刻开始,分秒必争。
“对于发展制造业来说,中国和我们苏州,其竞争力是全方位的,放置全球毫无疑问是数一数二的。只要政府和企业携手攻坚,那么产业、特别是高附加值的生产流程,一定能够留在中国、留在苏州。留得住、走得出、打得响!苏州坚如磐石的外贸基本盘,不可能被撼动!”
魏国和道出了所有人的心中期待。
图片来源:央视网吴松奇
来源:微信公众号“苏州圆桌”
原标题:《苏州外贸如何“破壁”?且听一线企业“掏心窝”》
关键词: